目录
供应链攻击的工作原理
供应链攻击的危害性
著名的供应链攻击案例
如何防范供应链攻击?
供应链攻击(supply chain attack
)是一种日益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,它针对软件或硬件的开发、生产或分发过程中的弱点。黑客不再直接攻击最终目标,而是将恶意代码植入其依赖的第三方组件中,从而间接入侵目标。
供应链攻击的工作原理
可以把软件或硬件的供应链想象成一条生产线,从原材料(开源库、代码组件)到最终成品(用户手中的应用程序或设备)。传统的黑客攻击就像是直接攻击这条生产线末端的仓库(最终用户),而供应链攻击则是在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下毒。
具体来说,黑客可能会:
- 入侵上游软件供应商:攻击者侵入某个广泛使用的软件开发商,在其正版软件中植入恶意代码。当数百万用户更新或下载该软件时,恶意代码也会随之进入他们的设备。
- 篡改开源代码库:许多软件都依赖于开源代码库。黑客可能会向这些代码库提交带有恶意代码的“贡献”,或者直接入侵代码库维护者的账户,将恶意代码植入到被广泛使用的库中。
- 物理篡改硬件:攻击者在设备出厂前,例如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,植入恶意芯片或后门。当用户购买并使用该设备时,黑客便能远程控制它。(
记不记得以色列引爆BB机事件。。。
)
供应链攻击的危害性
供应链攻击的危害性在于其隐蔽性强和影响范围广。由于恶意代码通过合法渠道分发,安全软件往往难以察觉。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入侵,而一个成功的攻击可以影响成千上万,甚至数百万个下游用户或组织,包括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。
著名的供应链攻击案例
- SolarWinds 攻击(2020年): 这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供应链攻击之一。黑客入侵了软件公司 SolarWinds,在其 Orion 网络管理软件的更新中植入了恶意代码。由于 Orion 软件被全球数千家政府机构和企业广泛使用,这次攻击导致包括美国财政部、国土安全部在内的多个重要机构的数据被泄露。
- NotPetya 攻击(2017年): 攻击者入侵了乌克兰会计软件公司 M.E.Doc,通过其软件更新传播了一种名为 NotPetya 的恶意软件。NotPetya 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,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,影响了港口、银行和跨国公司。
如何防范供应链攻击?
为了应对这种威胁,个人和企业需要采取更全面的安全措施:
- 软件开发层面: 确保代码库的完整性,对所有依赖的第三方组件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和定期审计。
- 企业层面: 建立供应商信任机制,对所有软件和硬件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。同时,实施“零信任”原则,即使是内部网络中的设备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。
- 个人层面: 只从官方或可信赖的渠道下载软件。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及时更新,并使用可靠的防病毒软件。
本文作者:DingDangDog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
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